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對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到2030年,適應學齡人口增長的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機制進一步完善,縣中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機制更加完善,市域內普通高中發展差距明顯縮小,優質特色多樣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
《行動計劃》明確五大任務
一要擴資源,適應學齡人口變化,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擴大公辦學位供給;
二要提質量,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推進“五育”融合發展,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健全師資隊伍建設機制;
三要強保障,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加大省、市兩級對教育基礎薄弱地區縣中的投入支持力度,優化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按標準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
四要優生態,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嚴格規范縣中辦學行為,深化評價改革,整治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禁止搶挖縣中優秀校長和教師;
五要促融通,推動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持續優化職普結構,推進職普協調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八大行動
一是教育資源擴容行動,建立學齡人口和學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推動現有普通高中挖潛擴容,新建一批普通高中;
二是辦學條件改善行動,完善國家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標準,有序推進縣中標準化建設,重點補齊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地、學生宿舍等基礎設施短板;
三是課程教學提質行動,嚴格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強化學校選修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完善選課走班,加強研究性學習和跨學科教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建立省市教研員聯系縣中機制;
四是教師隊伍提升行動,及時補充縣中緊缺薄弱學科教師,鼓勵城區高中優秀教師到縣中支教,“優師計劃”等項目向縣中傾斜,培養一批縣域普通高中領軍教育教學人才,在職稱評聘、待遇保障方面給予縣中教師更大支持,選優配強縣中書記、校長;
五是教育數字化賦能行動,支持縣中建設智慧教室,用好國家、省級智慧教育平臺資源和功能,鼓勵城市高中向縣中開放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升縣中教師數字素養;
六是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市級在資源配置、經費投入、教育評價、規范辦學等方面的統籌力度,開展綜合高中建設試點,探索登記入學、均衡派位、劃片招生等多元化錄取改革,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
七是辦學規范化行動,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時間,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集中上課補課或組織測評,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
八是對口幫扶行動,實施新一輪教育部部屬高??h中托管幫扶項目,深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將縣中托管幫扶納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整體規劃,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向教育基礎薄弱地區傾斜。
《行動計劃》強調,要建立省級統籌、市級主抓、縣級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教育、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相關部門要落實好各自職責任務,形成工作合力。要強化對縣中振興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教育督導,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學校標準化建設、課程實施、教師配備、生均公用經費保障、規范辦學等情況作為評價重點。
破除“刷題”模式 教育部等6部門出招規范縣中辦學行為
當前,一些地方縣中存在片面強化應試教育的傾向,長時間刷題、反復刷題的情況還比較普遍。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對嚴格規范普通高中辦學行為,優化教育生態作出了具體部署。
針對目前縣中存在的在校學習時間過長,雙休日、節假日違規補課等問題,《行動計劃》就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要求各地以省為單位明確高中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寒暑假起止時間,確保學生的作息時間合理合規。
二是要求保障學生課間休息、午休、晚間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集中上課補課或組織測評。
三是要求寄宿制縣中結合學生實際,統籌做好學生起床就寢、早操早讀、晚自習時間安排和課外活動,防止超長時間學習和擠占正常休息時間。省、市建立監測制度,加大違規行為問責力度。
實施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市級在資源配置、經費投入、教育評價、規范辦學等方面的統籌力度,開展綜合高中建設試點,探索登記入學、均衡派位、劃片招生等多元化錄取改革,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
嚴格規范招生行為,全面落實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合理確定縣中招生計劃,嚴禁無計劃、超計劃招生,嚴禁空掛學籍、跨區域搶挖生源。要求各地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升學率考核下一級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