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隴原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教師之強支撐教育之強,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支撐。
錨定高素養推進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近年來,我省教師隊伍規模持續擴大,素質進一步提高,200余名教師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最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國字號”榮譽,夯實了教育強省建設的師資基礎。我們將持續在教師隊伍的高素養上下功夫,推進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積極爭創國家級首批教育家精神培育弘揚基地,大力建設省級教育家精神涵養基地,推動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貫穿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和教書育人各環節。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同步推進,把敦煌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絲路文化等甘肅獨特文化資源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將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每一堂課,確保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見實效。將教師思想素質和師德表現作為資格認定、招聘引進、職稱評聘、業績考核等的首要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培養,健全一體監測、核處機制,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樹牢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立足高質量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當前,我省已建成8所師范類院校,建設師范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5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46個,形成從一元走向多元的教師教育發展新體系,有力支撐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依托“國培”“省培”項目強化教師全員培訓,持續為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培訓教師,有效提升了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我們將利用好國家教師教育創新機制改革甘肅試點的有利契機,深化高質量教師教育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一流師范院校及學科專業建設,支持綜合類、理工類大學等建設教師教育學院,拓展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提升師范教育水平。爭取“國優計劃”“本研銜接”“優師計劃”三個國家優質師范生項目在甘招錄規模,穩步擴大“省級公費師范生、地方優師計劃”定向培養規模,強化優質師資供給。依托甘肅省教師發展中心(甘肅教師教育學院),著力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體系,深化“1+N”教師培訓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助推教育現代化實驗區建設行動”,配套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加強教師數字化素養診斷與能力提升培訓,將“人工智能+教育”行動應用到教師教育全過程各環節。
緊盯高標準不斷優化教師管理與資源配置。近年來,我省聚焦師資配置痛點難點,通過精準施策補齊鄉村師資短板,持續實施國家“特崗計劃”,積極選派城鎮教師、招募銀齡教師赴鄉村學校支教講學,為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國家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招聘制度,不斷提高師資質量。根據不同學段學齡人口變動新形勢,建立中小學教師需求分析預測機制和師范生培養供需適配機制,促進中小學師資合理配備和師范院校學科專業動態調整優化。深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施義務教育擴容提質行動,積極推進集團化、學區化治理,加大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統籌配置和跨區域流動力度,著力解決教師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短缺問題。持續加強農村和民族地區師資培養,推進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拓展銀齡教師行動計劃,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高校政策進人、事業留人、待遇用人的制度和“固定崗+流動崗”教師資源配置機制,努力打造高層次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洼地。
堅持高要求不斷鞏固提高教師綜合地位。近年來,我省全面落實教師各類獎、補、助政策,投入專項資金建設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改善基層教師生活條件,常態化開展教師入職晉升榮休以及“光榮從教30年”等系列活動,尊師重教在隴原大地蔚然成風。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以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為主、多種分配形式為補充、其他薪酬激勵政策相配套的薪酬制度,推動高校建立適應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緊盯義務教育教師待遇保障落實,持續鞏固好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要求,統籌做好幼兒園和高中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工作,加強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推進做好教師減負工作,進一步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維護好教師合法權益,推動構建家校共育共管共治的工作機制,促進家庭與學校觀念一致、同向同行。迭代升級新時代隴原“四名”教師培養工程,引導市縣和學校進一步健全教師專業成長與培養體系,加大優秀教師選樹力度,著力打造省級名優教師團隊,進階培養國家名師團隊,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鞏固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
作者:甘肅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