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和國際權威學術出版社愛思唯爾(Elsevier)共同發布2025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該榜單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Career-long Impact)”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Single-year Impact)”兩大部分,從全球近700萬名科學家中,通過基于其論文引用數、h因子、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單獨或第一作者的文章引用數等綜合參數,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學家,反映其學術影響力。
其中,“終身影響力”榜單統計科學家職業生涯期間的綜合表現,“年度影響力”榜單則聚焦上一年度的學術影響力。
據【軟科職教】統計,中國共有12374位學者進入“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有31685位學者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其中,有22所高職院校的學者上榜。
事實上,2025全球2%頂尖科學家榜單,并不是高職院校學者首次上榜。例如,今年剛剛升本的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學校教師王新中入選2024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趙學華、徐楊森2位教師連續入選2023年、2024年及2025年該榜單。
王新中老師是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第三代半導體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和廣東省普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長期從事半導體技術研究;趙學華老師是深圳市優秀教師,廣東省普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負責人,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等領域;徐楊森老師是深圳市后備級人才,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優秀共產黨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評審專家,Adv. Powder Mater.青年編委,主要從事新型無機、有機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在環境、清潔能源及光電催化中的應用研究。
師資力量與科研實力是高職院校謀求發展的重要指標,無論是升格職業本科,還是在新一輪“雙高計劃”建設,都對此做出了建設要求,旨在推動高職院校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以研促教,推動科教融匯,瞄準更加深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