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日報消息,9月7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北校區繡山活動中心舉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成立儀式,校黨委書記黃思光,校長吳普特,中國科學院院士邵明安,全國先進工作者、植物保護學院黃麗麗教授共同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揭牌,標志著全國農林高校首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成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黨委書記黃思光指出,當人工智能遇上農業,不僅是“機器人巡檢農田”的新場景,更是“讓每一寸土地都精準產出”的新可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的成立,不是簡單的學科疊加,而是要打造“農業+智能”的創新引擎,讓智能技術為旱區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他希望,新學院以此次揭牌為起點,提升復合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優勢學科交叉融合,努力建設農業智能化人才的培養高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表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引擎,教育強國規劃綱要更是把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作為重要內容。在新的發展機遇背景下,學校構建了3+5+X的框架,采取高位嫁接、虛實結合的形式,依托信息學院、機電學院、信息化處及5個智慧類專業所在學院成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希望學院將專業、學科結構調整和優化統籌結合,盡快出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進一步提升適應未來農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據悉,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院院長由1名校領導兼任,執行院長由信息學院院長兼任。將高起點開設人工智能(卓越班)、機器人工程(卓越班)2個本科專業。
今年早些時候,陜西另外兩所“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北大學,也相繼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7月12日,西北工業大學智能無人系統發展論壇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在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舉行。在會上,西工大正式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并發起成立智能無人系統創新聯盟。
8月18日,西北大學電子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成立暨干部宣布會議舉行。
為面向科技前沿,重塑學科生態,服務國家戰略,西北大學決定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的基礎上,新組建成立電子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未來,電子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將聚焦國家急需,打造“硬科技+大智能”學科高峰;重塑培養范式,培育“軟硬協同”的復合型人才;集聚戰略人才,建設“大師+團隊”的一流梯隊;貫通產學研用,構建賦能產業升級的創新體系;突出黨建引領,鍛造硬核攻堅戰斗堡壘。
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布局人工智能領域。
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南寧師范大學、廣西大學、桂林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工業大學等在內的近20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僅去年一年,已有包括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等在內的10余所著名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實際上,早在2017年5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就開設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學院。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有超70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
